产品分类
利川山江农业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 湖北 利川市 汪营镇齐跃桥村11组
电话:0718 7104088
传真:0718 7218038
网址:http://www.918.com
凯时客户端下载官网您当前的位置: > 凯时客户端下载官网 >
【聚焦两会】人民日报客户端:夯基础、促转化、育英才在沪代表委
点击: ,时间:2023-03-12 17:18

  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在国务院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做的说明中,指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的原因: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今年的全国两会,“科技创新”也成了高频词,在沪代表委员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一份份提案议案中,为此焦首煎心,建言献策。

  据大江东工作室观察,从上海科创中心走来的他们,更加关注科技创新主体动能从何而来?创新链存在哪些短板?科技创新应从哪些端口发力?

  “过去五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研界代表委员关注这条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打眼的数据,认为这显示出基础研究既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源动力”和“元实力”。

  近年来,上海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在基础研究端发力,改革创新举措频频。令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司徒国海委员感触最深的是“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的实施。自2021年起,上海在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赋予科研自主权,给予重点领域和重点团队长期、稳定支持,为“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提供坚强后盾。2023年,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更是明确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位列全国前列的上海,在一些重要领域也已达到世界水准,理应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允许研究项目的失败。”司徒国海在德国、美国的世界顶尖实验室有过多年科研经历,“国家这些年在基础科研的持续投入,让我们实验室硬件条件足以比肩世界顶尖,但在科研软环境建设仍有差距,科研久久为功,不能缺乏耐心定力”。

  他认为,宽容失败的根本,在于建立科学的科研项目评价体系。“科研项目即使失败也是有学术价值的,只要客观、科学地分析失败原因,把失败的技术路径明明白白告诉后来研究者,避免他们再次‘踩坑’,这在全局上推动科技进步是有益的。”他举了德国蔡司公司的例子,这家拥有175年历史的光学器材制造商,光刻镜头研发长达半个世纪。开始磨出的镜头很粗糙,他们把失败案例集合在自建图书馆,不断积累沉淀。正是这样的磨砺过程,成就了目前全球唯一能生产符合高端光刻机要求的镜片和曝光系统。

  “重大原始创新往往是小团队做出来的。”对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他提出“软硬兼顾、大小兼顾、科教兼顾”,即硬件条件和软环境兼顾,大团队和小团队、大项目和小项目同等重视,科研和教育融合互促。

  这是司徒国海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跳出上海看全国,他带着全国的共性问题,在上海实践探路中寻找答案。

  今年,他向大会递交了“关于促进‘沉睡’发明专利实施 助力产业技术升级”的提案。通过深入调研,他发现了一些“不匹配”的现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保持世界第一,高被引论文数量、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二。

  “不相匹配”的是一组国家知识产权局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3.9%;相对而言,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其中大、中型企业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都超过50%,小型企业45.3%,而微型也有22.0%。

  “高校产出的专利,不是技术含量不够,也不是前景不行,而是新技术还没达到可以直接产业化的成熟度,中间需要培育过程。在创新链层面,科研单位和高校研究人员的主要任务是重大原理突破以及应用方案验证研究,这样的科研成果企业用不了、接不住。”司徒国海分析。

  对此,他在提案中提出,科技成果转化迫切需要强化包括交易平台、专业人才等在内的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向科研机构、高校提出需求,更好、更快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企业要参与创新的全过程。只有让科学研究和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原标题:《【聚焦两会】人民日报客户端:夯基础、促转化、育英才,在沪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上一篇:55载400星!一起回顾中国空间事业光辉历程
下一篇:瞄准客户留存 数字经济催生“私域增长师”